谷歌地图观察 » 自然景观 » 钓鱼岛

钓鱼岛

Google地图上的钓鱼岛地图

航拍钓鱼岛地图

“钓鱼岛”一词的由来,是过去人们认为岛屿周遭有大量鱼群居住而命名。钓鱼岛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岛,位于台湾东北外海,中琉界沟(俗称“黑水沟”)西侧,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主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和3块小岛礁,即大北小岛、大南小岛、飞濑岛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

地质结构

钓鱼岛呈番薯形,东西长约3.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面积约4.3平方千米。岛屿主要由砂岩、珊瑚礁和闪绿岩构成,地势部分北部较为平坦、到了南侧地形则成为陡峭的断崖结构,岛屿中间则有东西向的中央山脉。其中海拔最高的山峰是位于岛屿中部偏西、高363米的高华峰,其他还有位于中部偏东、高320米的神农峰,另外还有数座高258米到242米的山峰。岛屿上则分别有4条主要溪流,包括位于岛屿东北部的龙头溪、位于岛屿北部的双溪、位于岛屿西部的西溪以及位于岛屿西北部的小西溪。另外在重要的港湾部分则分别有西部的顺风港和南部的汇鱼湾、钓南锚地,重要的海岬则有北钓角、东钓角、西钓角、南钓角,南边还有两个半岛分别是东龙尾和西龙尾,并且整个岛屿有11多公里的珊瑚礁海岸线围绕着。钓鱼岛面积居八小岛之冠,岛上基岩裸露,尖峰突起,土层基薄,缺乏淡水。

生态环境

钓鱼岛上基岩裸露、土层较薄,但是岛屿内仍然有溪流提供淡水,而附近海域也有大量鱼群栖息。其中为了适应钓鱼岛位于海上强风的自然环境,许多动植物都各自发展成为特有种,这包括有海芙蓉、钓鱼岛鼹、钓鱼岛菠萝、黄尾屿龙虾、黄尾屿蜈蚣、钓鱼岛细辛、尖阁弟切草等动植物。由于岛上淡水资源缺乏且无长期存在的淡水水体缘故,使得钓鱼岛上并没有需两栖动物栖息。而栖息在钓鱼岛的陆上爬行动物有6种,分别有铅山壁虎、丽纹石龙子和台湾滑蜥3种蜥蜴以及钩盲蛇、王锦蛇和赤链蛇3种蛇类。另外栖息于东海海域的海蛇亚科种类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上也有观察纪录,不过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上并没有特有种的爬行动物。

1978年,日本民间团体带了两只山羊登上钓鱼岛,其中一只母山羊还怀有身孕,离开时,他们将山羊留在了岛上,后来山羊在钓鱼岛上开始快速繁殖,造成了对岛屿植被的破坏,到了2006年,从卫星影像估计已经有30%的土地呈现裸地状态,山羊不断破坏钓鱼岛上的自然环境,有可能造成特有种濒临灭绝。

自然资源

钓鱼岛的战略位置重要,海底石油、矿产、渔业资源丰富。

1968年联合国亚洲经济委员会通过对台湾海峡以北海底资源的勘测,发现包括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内地广大东海海域蕴藏著十分丰富的海底石油资源。钓鱼岛海域蕴藏着800亿桶的海底石油和油气,也有数据称钓鱼岛周边海域石油储量可达30亿-70亿吨。

钓鱼岛是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太平洋黑潮流经,带来大批鱼群,主要捕捞品种有:绿鳍马面鲀、黄鳍马面鲀、短尾大眼鲷、鲐鱼、马面鱼、马鲛鱼、竹荚鱼、蓝圆鲹、青砧鱼、红鲠鱼、鮀鲣、鲨鱼类等,鲭鱼、红衫鱼、飞花鱼、鲣鱼、文鳐鱼、大小黄鱼、带鱼等也很丰富,年可捕量达15万吨。

钓鱼岛地图

下辖岛屿

钓鱼岛列岛(Fishing Islands)由钓鱼岛(主岛)、南小岛、北小岛、赤尾屿、黄尾屿和3块小岛礁,即北屿、南屿、飞屿8个无人岛礁组成。

钓鱼岛长约3641米,宽约1905米,面积约3.91平方千米,最高海拔约362米,地势北部较平坦,东南侧山岩陡峭,东侧岩礁颇似尖塔,中央山脉横贯东西。

黄尾屿长约1293米,宽约1102米,面积约0.91平方千米,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第二大岛,最高海拔约117米。黄尾屿是近圆形的死火山,中央高周边低,东侧悬崖陡峭,陡崖处见有颇为壮观的直立状节理的岩石裸露。岛屿中央有一形似死火山口的凹地,岛上遍布棕榈树和矮树丛,海岸边到处是大块的火山岩。

赤尾屿形如不规则三角形,距钓鱼岛约110千米,长约484米,宽约194米,面积约0.065平方千米,最高海拔约75米,岛屿主体呈尖塔型。岛屿海岸为基岩海岸,陡崖峻峭,岛屿北侧与西侧多礁石。

北小岛长约1030米,宽约583米,面积约0.33平方千米,最高海拔约125米,呈近平行四边形,西北—东南走向。

南小岛长约1147米,宽约590米,面积约0.45平方千米,最高海拔约139米。岛体呈椭圆形,东南侧坡度较大,中间大部分为平地。

北屿长约193米,宽约142米,面积约0.02平方千米,最高海拔约24米。岛体呈三角形,地势西部较平坦。

南屿长约170米,宽约75米,面积约0.007平方千米,最高海拔约4.8米。岛体呈弯月形。

飞屿长约63米,宽约33米,面积约0.001平方千米,最高海拔约2米。岛体略呈虾尾状,西南侧山石陡峭。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钓鱼岛地标

相关文章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