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交网站活跃用户排名

据搜狐IT报道,市场研究机构GlobalWebIndex近日公布了全球社交网站的活跃用户排名:Facebook仍然高居第一,Google+、YouTubeTwitter、Qzone(QQ空间)分居后四位。GlobalWebIndex总部位于英国,所统计的活跃用户为12月份使用那些社交网站的用户。简单介绍下这份报告。

职业社交类产品的探索之路

前言:10月18日在多个媒体同步发表《活动类产品的探索之路》之后,受到一些同学的关注,同时也与几位大佬私下进行了探讨。时隔近3个月才出此文,对约稿的媒体朋友说声抱歉。我是一枚实干的PM,并非专职写产品评论的人。诚然,我同样需要多经历多思考才会出东西。

互联网社交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每一个群体(例子:学校)都是一个组队,群体(学校)的名字就是这个队伍的名字;每一个组队(学校)的名字都由第一个领袖(创办人)说出来,正因为这个领袖的那句话影响了整个队伍的后续发展。可以说没有这句话,这些字就不会有这个群体的发生,更不会有关于在这个群体说的更多的话,即使那个领袖并不知道群体里面的人接下来说了什么,但很明显的是这个领袖一开始说的那些文字和接下来说的话会影响这个队伍。其实文字就是记录人类产生群组活动的语言,如果利用互联网的社交网络将文字组队,那么人类的领袖,每个文字领域强大的文字领袖就会出现,这个领袖的文字会影响到其他文字领袖,继而间接影响整个队伍的动向。

从“去年今日”看社交网络数据处理

“去年的此时此刻你在做什么?前年或者几年前的今天我在做什么?”或许很多人多多少少会有类似的想法,但不幸的是人类的大脑毕竟不是磁盘,绝大多数的回忆其实都已经被大脑所擦除遗忘,而幸运的是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当下各种社交网络在你每天刷推、刷微博、更新 Path、Facebook、人人网的同时已经记录下了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在这里社交网络中微博承担的更多,因为那简单的一行字、一张照片、一个链接都记录着你当时在想什么,当时所在的场景,当时在看的内容,这些都承载着我们个人生活的细小碎片构成了我们的旧时光。

扯淡的社交招聘

本人在互联网营销行业混迹多年,自认为深谙互联网规则,五年前我曾在博客上发表《“智联和英才”——你为什么陷入困境 ?》一文,算是我早期对于网络招聘行业的一点看法。如今五年过去,在这五年中,网络招聘行业发生了一些变化,看到有所谓的“社交招聘”冲击传统网络招聘行业的“传闻”,在这里我再提笔写一写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社会化媒体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前天在微博上看到好友转发MC HOTDOG的MV“离开”(因为好友写了不错的评论我才点击了播放,并非是因为MC HOTDOG),当我看完MV后,我去过视频网站,用过搜索引擎,之后N年没买过CD的我,决定去买这张MC HOTDOG专辑。

社交平台如何提升用户参与度

很多社交平台的开发者喜欢通过类似游戏的机制来提升用户参与度,比如积分、等级、排行榜等等。这些特性确实可以吸引用户加入,却并不能长期维持用户的参与度。这是因为利用积分、等级、排行榜这些方法,是把所有用户放在一个同等的平台上让他们竞争;而相反的,成功的社交平台会把用户分成不同类型的组,区别对待。

企业社交网站Yammer产品分析

Yammer是2008年9月推出的一个企业社会化网络服务,增长十分迅猛,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它已经拥有了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多万企业用户,其中包括财富500强企业中的85%……据Yammer网站称,Cisco、Groupon、Adobe、AMD、Intuit等企业都是Yammer的用户。而在今年,7-11、福特汽车公司、南方公司,壳牌和SuperValu也都成为了Yammer客户。

互联网社会化之商业化

信息之于互联网怎么形容其重要性都不为过,信息犹如人的血液,为互联网提供能量,活力。互联网顺畅的运行,离不开信息有效的兑现其自身价值,社会化的互联网,其信息的价值会如何兑现?

互联网社会化之平台垄断破局

Facebook,新浪等社会化平台终将非死不可,具体的演变缘由可以翻看让平台飞,这里只演示一种被替代的可能方式。

互联网社会化之趋势分析(2)

互联网的社会化释放了网民的创造力,生产出巨量的数据,Facebook,新浪等平台完成了信息汇聚的阶段,如何高效的利用平台上的海量数据,将是互联网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我们将通过对关系链传播产品导入介绍,提供一个社会化的传播解决方案。

互联网社会化之关系链

在微博平台上,我们可以获得各类的信息,有博主自己创造的,有转发过来的,有感兴趣的,也有无良博主的垃圾信息,我们通过不断的调整,关注不同的博主及数量,在这个平台上大致可以满足自己在各个方面的信息需求。

谁是中国互联网的“鬼城”?

互联网“鬼城”,指“基础设施”完备,但无人入驻、或者用户活跃度极低的社区。他们曾经是活跃社区,但创业一旦进入维持态,就难了。

互联网社会化系列之网民的需求分析

网民的需求是互联网创新的基础,在互联网社会化的大背景下,网民的需求与时俱进,希望能就此背景下得网民需求进行一个框架性的讨论。

关于Draw Something的思考

继《愤怒的小鸟》、《水果忍者》后,如今一款名为《你画我猜》(Draw Something)的英文游戏风靡全球。《你画我猜》(Draw Something)是一款跨平台的看图猜谜的游戏,目前已经扩展到苹果iOS、谷歌Android等平台。

Zynga收购OMGPOP意图何在

就在昨天,Zynga花2亿多美元收购了《我画你猜(Draw Something)》游戏的制作公司OMGPOP。Draw Something在推出以后的6个星期时间里,其下载次数已超过3500万次。但我们必须看清的是,Zynga买下的不仅仅是我画你猜这个热门游戏,也不仅仅是它背后的制作团队,更加不只是OMGPOP在过去六年里开发的其他游戏;它也不是为了买下我画你猜游戏的广告和上线收益。

云计算、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

本文的目的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向你解释这三个时下最流行的IT术语(云计算、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实质,分析它们的问题,并预测未来趋势。

被招安后的Myspace网站

同类别网站多如牛毛,一个站点能否在同类中脱颖而出取决于产品体验,产品特色,市场,营销还有运气。一些网站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山容不得二虎的气势,但最近一些互联网企业的动向似乎给出了关于网站生存发展的另一种答案。

昔日的社交网络如何走向没落

现如今最大的的国际社交网络是Facebook, Twitter,和LinkedIn三大主流占了主导地位,以及近期迅猛发展的Google+,如果Tumblr(一般我们把它认为是轻博客的一列了)也 能算作社交网络的一部分的话,Tumblr也是占有很大一部分市场的。但是,如果我们回溯到2004-2005年,上面列出的也还只是社交网络的小脚色, 只能算是起步的阶段。那个时候占主导地位的社交网络应该是 Friendster, LiveJournal 和MySpace。但是,当年的这些一时热门的社交网络是怎样走向了没落,前面提到的那些新生派又是问什么会突然崛起呢?也许,这些巨大的转变我们会难以想象。

从Pinterest看2012年互联网大变革

自2011年Pinterest异军突起,备受关注以来,众多公司竞相效仿,其中包括社交问答网站Quora、创意产品销售网站Fab.com等等。

被社交绑架——网络时代的悲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路上、在电梯里、在饭桌前,和朋友间、同事间的寒暄和沟通突然少了,似乎大家一夜间都成了“手机控”。偶尔聊几句也是“三句话不离互联网”,譬如,我新浪微博粉丝已经多少多少了、我在淘宝上淘到一件XX宝贝、我在香哈网上找到一份XX外卖等等。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每天生活中的必需品,现代人的基本需求可以称之为“衣食住行+网络”了。

社交网络的“悖论”

编者按:Nina Khosla,作为一个设计师,同时也是Teethie创始人。Teethie是一个社会化博客形式的创业项目,致力于构建基于兴趣的社区。

轻博客的SNS化之路

互联网虽然能创造出相同兴趣爱好的人的交集,同时量很大,同爱好的人可以轻易找到很多,但却没有能让这交集互动在时间里沉淀下来成为真正够信任的友情的功能。

未来的社交媒体是怎样的?

关于未来的社交媒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司,名人,政府,各自观点不一。Businessinsider采访了企业家,学者,研究人员,热情的社交媒体参与者,以下是他们的看法。

国内SNS发展方向思考

SNS发展到如今有一个瓶颈,一级人脉的价值趋于稳定,二级或以上人脉则几乎没有价值。一二级人脉间难以贯通。

一个分享链接的寿命是多久

关于一个链接的寿命有多长有很多种说法,过去的研究给出的答案是如果一个普通人分享的链接通常只有几个小时寿命。也就是说如果在几个小时之内没人去点击,那就基本确定以及肯定地不太可能再有人去点了。

微博和社会化招聘

当51job、智联招聘等传统的网络招聘还在打到广告战的时候,一种新型的招聘方式——社会化招聘正在慢慢地崛起,越来越来的企业尝试通过微博来招聘员工,特别是一些初创企业,创始人直接在微博上求贤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而最近新浪微博更是与大街网推出了微招聘,与传统招聘网站开始正面争夺市场。

社会化媒体在伦敦骚乱中的正面应用

伦敦骚乱已经过去一个多星期了,新闻回溯了无数遍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以及社交媒体在煽动骚乱中起到的作用。在最近的英国首相卡梅隆所谓的反击中,两名青年因为在Facebook中煽动骚乱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一时间社交媒体成了众矢之的,即埃及,叙利亚,现在英国这个老牌西方面孔也受到了社交媒体力量的冲击。我这里不想谈网络过滤和移动管制,我只想说说同样的平台同样的事件中,社交媒体所表现出的积极意义。

谁最开放—开放平台的桌面战争

它们各个旗下有至少三个以上的开放平台产品,在运作;它们的诞生,不仅仅是为了简单的开放而已,它们更是为了抢占用户最为重要的一个进入点——桌面。一场关于桌面进入点的战争即将拉响,而主角将是百度、腾讯、360……

社交网络完成后的四项重要网络应用元素

在最近的TEDx演讲中, Seth Preibatsch为大家描述了一个构建在整个世界之上的游戏层面。虽说他的谈话内容并没有完全局限在互联网世界,但我觉得倒是和互联网契合地更加紧密。他的演讲内容主要围绕社交这个基础以及构建在其上的四个基本要素在未来商业发展上的重要性。

问答类网站的矛盾与可行之道

自半年前类Quora网站“知乎(zhihu.com)”内测以来,国内多家互联网公司也陆续推出了针对不同市场细分的问答类产品。诸如百度旗下的“新知(xinzhi.com)”,人人旗下的“车问网(chewen.com)”,类Formspring网站“米饭(mifan.com)”,类Stackoverflow网站“StackPoint”和“SegmentFault”,以及升级到2.0,并且与百度进行合作的国内第一家社会化问答网站“啊烦题(rfanti.com)”。在2.0的概念上,好似只缺少基于LBS问答类网站。不过参照国内同行的开发速度,和海外近期相关产品的走热,比如:Localmind,Crowdbeacon,AskAround,Loopt,Askalo等等,国内LBS问答类网站的亮相恐怕也只是时间问题。

LBS的担忧

光看标题,如果不是玩转互联网的达人来说,有点摸不着头脑。LBS的英文全称是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专业的定义网上一搜一大把。它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时下最热门的手机签到服务,我的位置,周边相关等等手机应用。

国内社会化媒体分享数据排行报告

五月是一个繁忙的季节,春天的身影还未曾远离,夏天的脚步已渐渐靠近,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呈现出勃勃生机。在这个一年中最好的时间里,国内社会化媒体分享数据增长势头更强,其中不乏黑马跃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五月社会化媒体分享数据晴雨表。

分享社交网络的回流量数据分析

现在国内50%以上的网站都已加上社会化分享按钮,让用户把网站的内容转贴到SNS、微博等平台。但是没有人有具体的数据显示这样的功能能为网站带来多少流量。目前只有国内一家专门做分享按钮工具的业者有提供回流量统计的数据,从他们的数据显示,平均每一次分享大约可带来5~12个新的IP点击。由此可大致推论社会化分享的确能为网站带来额外的新增流量。

社交网络服务Pipio的使用评测

前段时间研究了一下国外的一个新型社会化网络服务Pip.io,颇有一些感想。这个Pip.io在设计上有一些不错的创新,整合了现有的社交网络,并将社交网络的范畴延伸到了传统的即时通讯(IM)领域。

信用,社交必经之路

承接上一篇《新浪微博真正的对手》,终极战略防御,遏制一切千万用户级别的产品坐大。既然腾讯的逻辑会演变成,与其新浪微博→QQ,不如QQ空间→新浪微博,维持住一个相对平衡。那么反过来,新浪的逻辑应该变成这样,与其SNS→微博,不如新浪直接挑战SNS。

二八向左,长尾向右

最近,有中国博客教父之称的方兴东在被问到微博的未来时表示:虽然新浪起步在前,而且影响力领先,但是最终微博的天下还是腾讯的。悲观点预测,一年以后,腾讯的微博用户可能是新浪的数量级之高。互联网垄断的杀伤力不可低估。

国内LBS服务的发展前景

最近,有报道称国内一些创业型独立微博网站面临生存危机,开始转型做LBS服务。某微博创始人承认,在门户微博压力下,正在重新整合资源,将服务定位为一个基于手机客户端的位置签到服务平台。

微群的逻辑

前些日子有微博传网易副总编认为,3Q之战不过是个预演,明年新浪微博的私信挑战QQ才是高潮。应该说,概念上私信=QQ这个并不是什么多么深邃的洞察,相信很多读者早在一年前就看到了,但明年私信就挑战QQ,新浪的副总编或许会比网易的稍微悲观一点。但不管怎么说,如果有世上还有什么产品可能挑战QQ的话,可能性只属于新浪微博了。

社交洞与自我审查

Google UX研究员的这篇《基于现实生活的社交网络》,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用户体验问题:在用户Gmail的联系人列表中,有他亲近的人,也有他不亲近的人。但所有这些人都无区别的列在一个大群组里面。如果这个联系人列表中有我不想聊天的人,而如果我害怕这种人看见自己在线并跟我打招呼,那我就会隐身。于是列表中的所有人都会看到我隐身。这种用户体验糟透了。因为我关心的人、我希望聊天的人都会看到我“离线”了。

互联网开放平台应用综述

这些天关于开放平台的一件大事是开心网的开放平台,面对日益下滑的流量,开心网终于也坐不住了,终于也推出了所谓的开放平台,而其竞争对手人人网很早就推出了开放平台,开心网现在才开放,实在太晚了,而且开放平台也并不是救命稻草,预计也不能挽回现在SNS的颓势,游戏玩多了迟早会厌倦,SNS还是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真实关系的管理上。

互联网,你还能更土一些么

SNS热炒了两年了,微博越来越看起来像是个新闻平台,开心网则连公用菜地的地位好像都要摇摇欲坠。虽然UGC的门槛一再降低,从日志到图片再到100来字的推文,被IT精英们看做下一个金矿的草根们似乎仍不领情。大鳄们在忙着把各路明星大神实名验证拉上推特,巴不得把他们的吃喝拉撒都记录下来,而更多的人在忙着聊天,偷菜,玩游戏,对那一小部分人在说什么一无所知。毕竟在这无数成年人连篇800字的文章都读不完的时代里,指望他们能像韩局长那样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也实在太不切实际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