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心中的最佳的传记电影分别是:《末代皇帝》(1987)、《美丽心灵》(2001)、《猫鼠游戏》(2002)、《华尔街之狼》(2013)、《钢琴家》(2002)、《模仿游戏》(2014)、《奥本海默》(2023)、《绿皮书》(2018)、《勇敢的心》(1995)、《音乐之声》(1965)。
名人传记电影就像名人名言一样总是能让普通人在其中看到道理,而且还省去了读厚重传记的时间,但真正能把传记电影拍好并不容易,你看过哪些好看的人物传记电影,又从哪部传记电影中得到过启发呢?本文为大家盘点了我心目中十大传记电影排行榜。
《末代皇帝》(1987)
这是至今以来唯一的一部制作精良的西方人拍摄的以中国皇帝为背景的电影。
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表述的是西方人眼中的最后一个中国皇帝的生活,我却觉得,这是一部反映西方世界观和价值观下的中国近代史。从一个侧面来讲,在西方人眼中往往能比中国人更能发现一些我们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
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极具风格的配乐,围绕着故事的发展将末代皇帝一生起跌极大的传奇遭遇烘托得如诗如梦,即使和所有的中文电影相比较,其音乐也堪称经典之经典。
《美丽心灵》(2001)
电影《美丽心灵》讲的是一个传奇而疯狂的故事:一个孤独、敏感的天才数学家约翰·纳什不善于交际,一生中只有三个好朋友,一个是大学同宿舍的知心的朋友,他总是在自己最烦恼和灰心的时候给于自己鼓励和帮助,另一个是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令人怜爱,还有一个是赏识和器重自己才华的高级军官,然而有一天,他同时失去了这三个朋友,因为这一切都是他假想的幻觉,没有那个曾经陪伴他战胜过压抑和失败的亲密室友,没有了那个令人疼爱的漂亮的小侄女,也没有那个曾经指派他从事拯救世界的伟大工作的军方军官,这三个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人都是不存在的,他内心做着痛苦的挣扎,无法相信这个事实,几十年过去了,他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用自己的信念战胜自己的想象,最终他战胜了自己,并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成功。
《猫鼠游戏》(2002)
真人真事改编的一部爽剧,16岁的小李子把FBI耍的团团转,靠着一张嘴就为所欲为,把人看的笑死了。
影片根据1960年代著名诈欺犯小弗兰克·威廉·阿巴内尔的同名自传改编,讲述了FBI探员卡尔与少年诈欺犯弗兰克之间进行的一场又一场的较量。
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60年代,影片的主题是真实与虚假,信任与背叛,爱与放手,弗兰克是一个聪明过人的16岁少年,对父母离婚的不甘心和对完美家庭的渴望,是个典型的迷失少年。
卡尔则是一个正直、执着、孤独的警察,他对弗兰克既有敬佩和同情,也有责任和义务。
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是对手又是朋友,最终,卡尔抓获弗兰克之后,费心思给了弗兰克一个监外服刑的机会,弗兰克也帮FBI侦破许多支票伪造案件。
另外,小李子的另一部电影《华尔街之狼》也非常好看,可以当作《猫鼠游戏》的精神续作。
《华尔街之狼》(2013)
影片根据华尔街传奇人物乔丹·贝尔福特同名回忆录改编,讲述了乔丹·贝尔福特从一个小股票经纪人成为一个亿万富翁的发家生涯以及迷失于性欲和毒品的沉沦生活。
他从股市中骗取了数亿美元,享受着奢靡而放荡的生活,他不仅欺骗自己的投资者客户,也背叛自己的妻子,出卖自己的朋友,他没有任何道德底线,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婪和欲望而活着。
小李子演技很出色,把主角的贪婪、狡诈和疯狂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是个出色的领导者,却把自己的才能用在领导了一个充满狼性的公司去干坑蒙拐骗的坏事,赤裸裸的展示了人性的贪婪和疯狂。
男主角尽管异常聪明,却被愚蠢的合伙人坑了,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不要和傻子合作去做坏事。
《钢琴家》(2002)
影片根据波兰钢琴家什皮尔曼的自传体小说《死亡城市》改编,讲述了波兰犹太钢琴家什皮尔曼在二战期间的生存经历。
影片非常真实的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以及犹太平民在占领区被迫害屠杀的过程,让观众感同身受地体验了主人公的困境和痛苦,影片创造了一个真实而深刻的战争世界,客观地展示了战争中人性的光辉和黑暗,极具真实感和感染力,让人们反思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模仿游戏》(2014)
一部关于“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的英国数学家艾伦·图灵的传记电影,主要讲述了他在二战期间破解德国密码机的过程。
电影的结构采用了三条时间线的穿插方式,分别是图灵少年时期的校园生活,图灵成年时期的密码破译工作,以及图灵晚年时期被政府迫害致死,这三条时间线相互呼应,共同勾勒出了图灵的性格和命运。
通过图灵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改变了世界的天才的悲惨命运,图灵的智慧让他在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通过惊心动魄的解密工作,为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甚至改变了人类的命运,但他的性取向和个性却让他在和平时期受到了歧视和迫害。
凯拉·奈特莉饰演的图灵的好友琼安慰和鼓励图灵“有的时候,正是那些无人看好之人,最后取得了无人能及的成就”,给图灵带来了一丝温暖和支持,展现了一个善良和聪明的女性形象。
《奥本海默》(2023)
一部关于“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传记电影,讲述了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参与曼哈顿计划,主导制造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以及他在战后面临的道德和政治危机的故事。
影片以非线性时间线展开,展现了奥本海默的不同时期的生活,从学生时代到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故事、他1954年的安全听证会和刘易斯·斯特劳斯1959年的提名听证会在电影中交替出现。
影片通过对奥本海默的内心挣扎和复杂情感的刻画,探讨了科学、战争、人性、责任和良知等主题,展现了一个伟大而悲剧的人物形象。
影片中的原子弹爆炸场景令人印象深刻,诺兰用了真实的爆炸和火焰,配合画面和音效,让人感受到了原子弹的恐怖和壮观。
《绿皮书》(2018)
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一名知名的黑人钢琴家和一名白人司机在1962年的美国南方展开的一段公路之旅的故事。
影片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立体,一个是优雅而孤傲的黑人艺术家,他拥有高贵的教养和才华,非常聪明,面对社会的种种不公,他选择了用音乐和智慧去打破这些界限,另一个是粗鲁而直率的意大利裔的大老粗,没有什么文化,终日为生计奔波,但又不失为一个忠诚和勇敢的好汉。
两个人从纽约开始进行巡回演奏,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在各种各样冲突和矛盾之中,逐步建立了令人感动的友谊,两人携手共同面对当时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和文化冲突。
电影名称源自《黑人驾驶绿皮书》,通常简称为“绿皮书”,是在种族隔离时期的旅行指南,记载对黑人友善的场所,帮助有色人种应对种族歧视和吉姆·克劳法。
《勇敢的心》(1995)
一部悲壮的史诗,威廉华莱士为了反抗英格兰的统治和压迫而揭竿而起,向我们揭示了自由的真正含义,华莱士用自己的生命告诉了自己的同伴:不自由,毋宁死! 威廉华莱士的经典台词:“战斗,你可能会死;逃跑,至少能苟且偷生,年复一年,直到寿终正寝。你们!愿不愿意用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换一个机会,仅有的一个机会!那就是回到战场,告诉敌人,他们也许能夺走我们的生命,但是,他们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
《音乐之声》(1965)
影片改编自玛丽亚·冯·特拉普的著作《特拉普家庭演唱团》,创作灵感源自于玛丽亚·冯·特拉普的真人真事。玛丽亚·冯·特拉普生于阿尔卑斯山一带,原本在修道院担任实习修女,1926年被院长送到盖尔·冯·特拉普爵士家任爵士长女的看护,之后玛丽亚与爵士两人坠入情网,于1927年结为连理,1938年纳粹德国与奥地利合并,爵士拒绝了纳粹的征召令,为了躲避追捕,他们以露营的名义搭乘火车穿越阿尔卑斯山来到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