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微博客 » 微评论 » 立此存照:Google和百度的中国式困惑

立此存照:Google和百度的中国式困惑

立此存照:Google和百度的中国式困惑

作者:百度首席产品设计师孙云丰

一,关于拜自由教

我通常,把那些自称是自由主义者,并且容不得别人半点异议的人,称为“原教旨自由主义者”,或者“拜自由教教民”。对他们来说,手段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的“自由”理念不容置疑。为了证明他们的理念,或者为了反驳对他们的置疑,他们可以使用各种极端的手段,甚至是,诉诸暴力。

我曾经在网上见识过某些自称自由主义者的人,为了实现自己所谓的网络大同理想,辱骂、挑拨、撒谎、炸版,直到毁掉那些不合他的理想的事物,然后欣欣然扬长而去。

对这些人而言,为了他们所谓的终极的“善”,可以不择手段。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就是救世主,任何有违救世主的人,都是“傻子”。“傻子”会阻碍“善”的最终实现,这是终极犯罪。如果这些“傻子”无法被“救赎”,那么,“傻子”的行为应该被阻止,“傻子”应该从这个世界上清除掉。

一个很有趣的对比,是拜自由教和叉叉功。叉叉功也具有同样特征,对于报纸上的批评,他们愤怒,然后聚众冲击编辑部;被打击之后,他们未经允许,向别人滥发邮件,明知道会带来政治危害,仍然坚持不懈的向各大论坛宣传“李老师”的教诲,直到这个论坛最终倒闭。对他们来说,这不是“恶”,这是在“度人”,论坛倒闭的suffer,那是被度者在“还业”。

必须承认的是,拜自由教同时也是最强烈的专制反对者。他们对于加在他们头上的枷锁,无比痛恨。但是,小资本性,又决定了他们无法成为真正的行动者。他们只会唱一些“啊,今夜我是一个美国士兵”的咏叹调,并利用擦边球,在风险规避的前提下,一边挑逗当权者,一边向国外势力投去暧昧的目光。

但是,对专制的怯懦,并不意味着拜自由教无法作出任何行动。对他们来说,既然没法搞光荣的革命,那么,搞搞尼姑庙里的封建余孽业是好的。于是,那些对专制屈服的群体,尤其是商业群体,就成了绝好的靶子。

关于商人,中国向来就有藐视的传统,尤其是被“有知识的人”藐视。

于是,在这场现实到网络的战争中,Google和百度都成了牺牲者。

二,被异化的Google

在最早期,Google是拜自由教的一种武器。

01年、02年,除了电子邮件之外,Google是最佳的获得李老师最新最高指示的途径。叉叉网站虽然被屏蔽,但是通过Google的快照,却依然可以访问到最新的内容。他们对于中共领导人毫无逻辑的诋毁,也通过Google这个渠道四处传播。

同样,拜自由教教民,也用Google去获取和传播关于专制者合法性问题的理论和依据,从june 4真相,到各种“内幕”消息。

对于Google,或者说美国人的思维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对于中国这个东方神秘国度来说,这绝对是一种威胁。这意味着,中国庞大的“思想战线”上,露出了一个原来一直不为人主意的小缺口。这是无法为当局容忍的。于是,Google“牺牲”了。

但政府没有预料到的是,以知识界为代表的精英阶层,突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强烈抗议。这种抗议在持续了两周之后,政府不得不妥协了。这个事实提醒了政府,Google尽管会被拜自由教当作武器,但同时也是普罗大众获取新知的革命性手段。完全的封锁Google,意味着赤裸裸的愚民。这是中国的精英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从这个事件中,也可以看出Google在搜索引擎中的地位。同样是搜索引擎,Altavista先于Google被屏蔽,大陆网民无任何反应。

Google被屏蔽之后,其在华地位和影响力,发生了戏剧性变化。而对拜自由教教徒而言,Google从一个武器,升华成了一个用以膜拜的“牺牲”。

Google的含义变了。不但是一个强大的信息获取工具,更是变成了和自由女神像一样的东东。它代表自由、平等、独立、公正。它成了某些人的意识形态图腾,而非一个商业公司。

于是,随着拜自由教教徒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加入了Gfans这个貌似很有前途的群体,Google在华被逐渐的“异化”了。而由于拜自由教教徒的话语权,Gfans这个群体最终失去了本来应有的声音——从技术和文化角度发掘和宣传Google的本质特征,而清一色变成了,从道德角度,去赞美或者批评Google所作的一切事情。

5年前,作为最早的Gfans之一,我写过一篇流传甚广的小文,前言中,我略述了搜索引擎对人们学习方式变迁的影响。但那之后,我极少见到类似的讨论和分析,甚至至今没有一个所谓的Gfans能写出一篇比我的小文流传更广的搜索引擎方面的文章。

这五年中,Google做了很多新东西。但除了肉麻的吹捧,我看不到半点有价值的分析和评论。Google的中文学术搜索,用户体验如此之烂的一个东西,如此伤害用户对Google固有认知的东西,依然有大量的所谓Gfans精英在唱高调。而Google Answers从“更多”中撤离这样的典型事件,我却没有看到所谓Gfans的只言半语。

与此相对应的,是Gfans对Google向中国政府妥协的狂轰滥炸和声嘶力竭的道德谴责。而noguge.com,则达到了一个顶峰。我曾为此写blog哀叹,Google已经成为一小撮人的禁脔了。

这一小撮人是谁呢?就是把持了Gfans话语权的拜自由教教徒。他们对Google一无所知,但正是他们代表了Google官方向中国网民传递Google的“福音”。

三,被妖魔化的百度

与Google被异化成道德和意识形态图腾相反,百度是作为一个挑战圣哲的妖魔的形象出现的。

我以前说过,中国公司,都会天生带有“原罪”,国人很自然的以一种有色眼镜去观察它。这是中国社会的固有问题所造成的。

但在百度身上,这种“原罪”却被无限量的放大了。

这里面很有意思的是,被当作意识形态图腾的Google,和被当作妖魔的百度,正好是针锋相对的竞争对手。如果再仔细的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无原则的吹捧Google的人,恰好也是不遗余力打击百度的人。拜自由教教徒在这点上重合了。

Google被奉在高高的牌位上,百度作为牺牲被捆翻在地,脸上抹着油彩的教徒,围着火堆跳着祭祀舞蹈。

百度一桩桩血淋淋的“罪孽”开始被长老们控诉出来。

第一桩罪孽是逐利。拜自由教长老们声称,百度的盈利模式是不道德的,是邪恶的,是侵犯网民利益的。百度应该洗心革面,学习GOogle的盈利模式。此外,凡是不给百度钱的网站,百度都会从结果中屏蔽,直到给百度交钱为止。

第二桩罪孽是不公平。拜自由教长老们声称,百度没有权力拒绝收录网站。并且,百度的拒绝收录都是一堆人手工操作的,这里面充满了肮脏;百度搜索结果的人为操纵,和完全自动化的GOogle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三桩罪孽是不道德。拜自由教长老们声称,百度toolbar是十大流氓软件之一,无孔不入,拖慢系统运行速度,且无法卸载。

对于前三桩罪孽,我不想作出详细分析。因为作为一个有逻辑的成年人,都可以去理性思考和验证一下,这种断言的可信度和合理性。

前三桩罪孽,大约用砖头砸砸就够惩罚了,而第四桩罪孽,则是需要五马分尸锉骨扬灰才能解决的。那就是,串通专制势力,残忍扼杀自由的象征——Google.

这个说法始于2002年Google被中国政府屏蔽。本来,一致的传言,都是Google搜索国家领导人的名字,结果不象话;突然有一天,从文学城论坛(另一个一直被政府屏蔽的网站)出现一篇文章,声称Google是死于百度告密。文章作者绘声绘色的描述了他在政府的“同学”,是如何向他透露这个政治内幕的。

这个文章,网上很多,很容易找到。我这里并不想分析这个文章的来龙去脉。我关心的只是,一篇海外BBS上的匿名文章,为什么会被人当作一个铁的事实生生不息的传播?

因为这正是拜自由教教徒所期望听到的结果。

正是因为有了犹大,耶稣的形象才从伟大变得悲壮。而正是有了“百度的告密”,Google的受难者图腾形象才得以完满。Google瞬间,从一个信息检索工具,变成了一个供人膜拜的政治图腾。

纽约时报的记者CLIVE THOMPSON最近做了一篇名为《Google's China Problem (and China's Google Problem)》的长文,讨论Google在华面临的政治困境。毫无疑问,这又是篇抓眼球的东东,涉及最火爆的互联网公司Google,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中国,永不过时的话题——民主、自由以及新闻封锁。

有人把它翻译成了中文,名为《“谷歌”在中国:他不是Google》。有兴趣的人,也可以看纽约时报上的原文

Sergey Brin怎样去怀疑,我并不关心。不过,Sergey Brin也许可以分析一下altavista、voa、bbc等网站的被屏蔽,到底对哪些中国网站有好处,以便得出更加具有普遍意义的猜测。

我留意的是“A young Chinese-American entrepreneur in Beijing”与Tompson的谈话。很明显,那就是2002年那篇指出百度是屏蔽Google幕后元凶的文章的翻版。我不知道Tompson如果知道,他所听到的断言,就是来自一篇来自BBS的2002年的匿名文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时过境迁,对那篇历史文章作剖析,已经意思不大;有意思的是,拜自由教教徒对该事件充满想象力的拓展。

最近的典型事件,是wiki去年下半年遭到屏蔽,而百度今年4月份推出百度百科。于是很多人愤怒的指出,这又是百度告的密。

更有甚者说:而维基的开源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拿来“学习”然后再修改源代码推出所谓“自己原创”的WIKI系统,比如百度和新浪的就是把wikimedia的源代码改成自己风格的了。

我相信,百度如果搞出blog,就会有人跳出来说,blogspot被屏蔽,就是百度告的密。

在对百度的集体性践踏中,很多人获得了道德上的满足。他们不能也不敢挑战政府,于是他们通过打击与政府妥协的商人,通过打击他们信仰图腾的竞争对手,来获得满足。

在这场战争中,Google是什么,百度是什么,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两个公司在拜自由教教徒心目中的政治含义。

相关文章